今年以来,泾阳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遵循“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立足实际、深化拓展、精耕细作,打造“理‘响’泾阳”文明实践宣传宣讲品牌,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让文明之花在泾阳绚丽绽放。
深化宣讲奏响时代“最强音”。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持续开展“习语润咸·理‘响’泾阳”走基层巡回宣讲活动。优化各级党组织“乡村大喇叭”“道德讲堂”、党员大会等阵地延伸三级志愿课堂,用好“移动小课堂”,激活网上“云学堂”等多种形式,深入讲解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等内容,进一步做深做实“志愿+”、做优做活“文艺+”、做大做强“网络+”,累计举办各类宣讲活动1500余场次,惠及近10万人次,将最新的理论、政策和技术送到了百姓身边。
培育品牌锚定惠民“新方向”。按照“一村一品牌”“一单位一特色”的原则,紧贴群众需求,深入推行“所(站)+群众组织+志愿者”模式,强化对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众的服务。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办,孵化了“泾泾乐道”“银龄芳华”“泾声秦韵看大戏”“助学圆梦”“科技科普进校园”“银龄爱心书屋”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以项目化引领文明实践,以身边人服务、影响、带动一群人。
多彩活动展现群众“新面貌”。以“文明实践我行动1+7+N”活动为抓手,先后开展“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传递文明 呵护生命”“文明实践 助学育人”“传文明 送科技”“阅读伴成长 书香润万家”巾帼芳华读书分享会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200余场次,参与人次达13万,提升了干部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选树典型激发社会“正能量”。表彰第九届泾阳好人(道德模范)暨第三届文明家庭,编印《泾阳好人事迹选编》;制作好人事迹宣传展板,建立“流动好人馆(榜)”,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巡讲活动30余场次。在“中国泾阳”和各镇办微信公众号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展播50次,浏览量2万余次,营造出了学先赶先、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
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评选表彰“星级文明户”1000余户、“文明家庭”20户、“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9个,培育良好家风民风。积极推进婚事新办、白事简办,抵制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先后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和“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文明治丧殡改宣传”等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倡议书50000余份,宣传彩页30000余份,受教育干部群众10万余人次。
志愿服务增强治理“向心力”。围绕市民群众需求、志愿者资源,组织开展了“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爱心助老 情满金秋”等系列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环境整治、便民服务、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提升社会参与率和活跃度,推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泾阳蔚然成风。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
立德树人厚植育人“新沃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圩印?,开展“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 争做时代新人”“非遗文化进校园”“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等主题实践活动;以“我们的节日·清明、国庆”为主题,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咸阳日报 通讯员 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