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体育局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拓展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做好全民健身指导,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卓有成效。
扩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近年来,市体育局对咸阳市体育馆、咸阳市奥体中心体育场、渭城区昌源社区健身中心、淳化县环湖健身步道、乾县文化体育中心等一大批体育场地进行了提升改造。
目前,我市已完成82%的市级“六个一”工程和县级“七个一”工程,即市级配置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一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县级配置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一个室内游泳池、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一个国民体质监测站、一个健身步道。
2023年,市体育局为我市110个行政村实施村级农民健身工程,每个行政村安装10个种类11件器材,验收全部达标。实施完成后,全市1845个行政村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兴平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
在实现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基础上,市体育局投入200万元建设咸阳湖南苑体育公园,投入140万元为兴平市、乾县7个乡镇实施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投入80万元为我市16个社区安装健身器材300余件,现已全部完成。
2024年计划加大市级投入,为全市100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更换破旧损坏体育健身器材,继续为7个乡镇实施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
同时,在秦都区建设珠泉体育公园,渭城区渭柳湿地公园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智能化健身步道,兴平市规划227.14亩建设城市运动公园项目。
据2023年度体育场地统计调查,目前,我市已有6大类119小类体育场地15908个,体育场地总面积106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2.5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3%以上,每万人拥有“三大球”场地数68个。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辅相成
7月29日,2024年陕西省田径锦标赛落下帷幕,我市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出色,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17枚,团体总分达到 1151分,荣获女子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男子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和一个体育道德风尚奖。
我市的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高超的竞技水平,为咸阳市赢得了荣誉。他们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平日的刻苦训练和团队的默契配合。
武术比赛。
此次比赛的成功,离不开教练团队的精心指导和后勤保障人员的默默付出。教练员们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制订了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确保他们在比赛中能够发挥最佳水平。后勤保障人员则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比赛环境,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我市不断发挥服务群众效能,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共健身设施数量大幅增加,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供给加强,为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青少年篮球比赛现场。
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赛事活动,举办2024年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市县两级共举办21项赛事展演活动,参与人数26000人,丰富人民群众在2024年春节期间的体育文化生活;举办和参与省级以上活动5次,市级活动20场次,县级马拉松、自行车赛等活动130余场次。
3月举办“巾帼健步行 永远跟党走”2024年庆“三八”健步走活动,全市共有80个单位1072名女职工参加,市民在运动中增强体质、舒畅身心、磨炼意志。
4月举办“2024年咸阳市机关干部职工工间操”比赛,全市共有21支代表队600余人参加。
4月举办2024咸阳市首届体育艺术节展演活动,活动贯穿全年,围绕“体育+”模式,设置“广场舞、太极、国标舞、街舞、武术、瑜伽、红拳、柔力球、啦啦操、全民健身展演、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11个项目,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活动汇集了我市广场舞协会、太极拳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等20家市级体育社团,囊括了传统与时尚的多种运动项目,是一次体育社团赛事和健身活动的集中展示,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健身运动,带动体育消费。
9月将在永寿举办咸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运动会设置县区组、机关组、妇女组3个组别,共15个比赛项目,这将是我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群众体育综合性运动会。
三原自行车比赛现场。
此外,今年还举办了长武半程马拉松、彬州半程马拉松、三原自行车赛……
上半年举办3次半程马拉松、2次自行车公开赛,参与人数超10万人,推动“体育+文化”融合式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全民参与、深度体验的模式,进一步调动广大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倡导全民健身,营造全民运动良好氛围。
全年市县两级还将举办“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市级、县级、村镇3级比赛。目前,全市参赛队伍已达到1688支,运动员人数13542人,累计举办各类比赛3957场次,全民健身热情持续高涨。
体育团体组织持续建设
1月,我市成立咸阳市体育总会,市体育总会成立后,将紧紧围绕全市体育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建立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机制,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延伸工作领域,树立良好形象,积极推动我市体育社会组织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同时,我市还成立了市柔力球协会、搏击协会、街舞运动协会。
目前,全市共有协会142家,其中市级体育协会35家,县级协会107家,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
加大社体指导员培训,全年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1人,参加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68名,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45名。
目前,全市共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942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64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7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1人,现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1934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2.4人。
科学健身助力健康生活
近年来,我市实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全覆盖,通过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2023年为全市29316人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合格比例91.2%。
在此基础上,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引入了智能化监测设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位受测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建议。
同时,体质监测中心与全市多所幼儿园进行合作,监测幼儿2315人,通过监测幼儿运动数据,进一步为我市幼儿提供更加健康的成长支持。
积极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在礼泉县西张堡镇白村举办陕西省体育健康行助力“三个年”活动(咸阳分会场)暨咸阳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通过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专家义诊,发放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手册等一系列体育健身宣传活动,促进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近年来,咸阳正以打造西部地区体育强市为目标,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赛事、体育组织、科学体育等为中心,统筹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赋能经济建设大局,让更多人通过体育运动感受咸阳,让“出圈”的咸阳体育进入大众生活圈,大步走向世界。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逢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