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约茶资料-同城约大包免费上门,附近约一泡50元,附近约会服务女

大秦美德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典型 > 大秦美德 > 正文
让我用手教你倾听世界

——记“全国优秀教师”万颖锐

发表时间:2024-09-11    来源:咸阳文明网

  9月8日一大早,已过而立之年,曾当选“首届西安好青年”的聋哑人王佳佳,正在自己创业的门店里忙碌。他的同学微信群消息正持续“刷屏”。

  “同学们,我们万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了?!?/p>

  “万老师优秀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一直影响着我,她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p>

  “万老师教会了我手语,让我能与他人沟通、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p>

  ……

  虽然知道老师不在群里,可同学们还是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着对老师的感恩。

  他们口中的万老师,就是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万颖锐。1998年,23岁的万颖锐从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一毕业,就担任一年级听障班的班主任。

  从青春到白发,“让我用手教你听见世界的美好和精彩”,万颖锐和这群“特殊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教育是爱

  在天使与孤星的心间流转

  一年级听障班里的孩子,最小的6岁、最大的17岁。面对这些有的不会穿衣、洗脸、梳头;有的分不清男女卫生间;有的三更半夜哭闹着要回家;还有的性格暴躁,稍不顺心就攻击人的孩子。年轻的万颖锐没有退缩更没有胆怯,她要用一颗诚挚的心,去温暖、去唤醒这些“被遗忘在天边的星星”。

  他们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在无声的世界里,手语就是他们交流的唯一媒介。于是,万颖锐动手做教具、买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触摸、体验。一个口型、一个手势,她要演示几十遍,逐个规范孩子们的手语动作;不会发声,她就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感受发音时声带的震动。

  一天天引导,一点点进步。从一脸木讷到绽放笑颜,从无动于衷到开口道谢,从缄默不语到手舞足蹈,孩子们每天的变化,万颖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辉辉3岁时因一场高烧失去了听力。入学后,他用几个星期学会了手语,当他第一次用手语叫出“爸爸妈妈”时,父母抱着他泣不成声。

  万颖锐带病上课的场景,亮亮至今难忘。那天,万老师脸色苍白,不停咳嗽。学生们都很担心,可老师摆摆手说:“没事,没事,咱们上课?!蓖蚶鲜人缘迷嚼丛嚼骱?,却依然哑着嗓子,比着手语,专心讲课?!澳墙诳?,我们听得格外认真,课后,我们都围到老师身边,关心她的身体。万老师笑着说:‘看到你们这么懂事,我这病都好一半啦!’”

  静静上学时家庭条件不好,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万老师看到她没有棉袄穿,买了新衣服送给她,还经常把自家孩子的衣服拿给其他男孩。

  万颖锐的关心照顾温暖了一颗颗孤寂的心灵,爱的情感也在师生间流动。

  “万老师,樱桃,我家里种的,给您。洗过的,吃。”今年樱桃成熟季,小森笑嘻嘻地把从老家带来的樱桃洗干净,捧在万颖锐面前。那双真诚明亮的眼睛,让万颖锐的眼眶瞬间湿润。

  瑞瑞不知从哪儿找到一张老师的照片,她将头像剪下来贴在贺卡上,周围用塑料花做了造型,塑料花的花瓣掉了几次,却被万颖锐仔细粘好;某个教师节,整面黑板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的暖心话语,被形状各异的彩色花朵包围,万颖锐直到开课前才恋恋不舍的擦掉……这些“礼物”对她来说格外珍贵。

  26年的特教时光、17年的听障班班主任,万颖锐觉得时间漫长又短暂。全校150名学生,他们的习惯和性格,万颖锐几乎都了解。在她心中,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

  珍珍和强强都是万老师的学生,姐弟俩一个考入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另一个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如今都已毕业,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只要提起这一双儿女,礼泉县昭陵镇高家村村民老吴就忍不住要夸万老师几句:“俩娃能成才离不开万老师的教育。我和孩子妈都是农村人,没啥文化,可万老师对我们总是特别尊重,说话和和气气,特别有耐心。这么多年,为了省路费,我们基本没送过,万老师给我打了无数次报平安的电话。孩子在学校哪不舒服,每次都是万老师先带着看病,比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要体贴?!?/p>

  爱是养分,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万颖锐用自己的行为让孩子们感受爱、懂得爱、分享爱。

  花开无声

  也要绽放出最美的姿容

  9月3日下午4时,咸阳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职高三年级的教室里,7名学生正端端正正坐在座位前。万颖锐翻开小娟的作文本,看到《暑假之旅》写成了“我的姐姐”,她耐心地解释着作文应该如何紧扣主题,直到小娟的表情从迷茫转为释然。

  万颖锐一直认为,只要自己用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手语、直观的演示、耐心的讲解,把知识用形象、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理解清楚,可聋生学习的难度超乎她的想象。

  “一个成语要念几十遍,一篇课文先要从字的发音和意思讲起,掰开揉碎一字一字分析。对聋生来说,课堂是无声的,哪怕他们低头一秒,我在讲台上的努力都是无用功?!?/p>

  有次批改学生日记,万颖锐看到一句“我和门老师在操场上打乒乓球……”她问,学校没有姓门的老师,写的是谁呢?学生奇怪地看着她,打了个手语。万颖锐扑哧笑了,“关老师”怎么能写成“门老师”呢?仔细一想,原来“关”与“门”两个手势都是“双手直立,掌心向外”,但“关”比“门”多了一个“从两侧向中间移动并互碰”的动作,如果手语打得快一点或动作不到位,学生就会很容易把这两个字混淆。

  在如此细小的环节都能出问题,难怪学生在日记、作文中经常出现字词错误和语句颠倒的现象。从那时起,万颖锐更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与普通学校班级整齐划一的大班制教学不同,特殊教育学校同一个班级里每名学生的障碍类型、认知程度、教学目标都不同。老师的授课也不能一概而就,必须根据综合评估,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策略的分层教学。

  为了上好课,她苦练教学基本功,钻研课标与教材,创新提出“生活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情景表演、实践活动等方式,将语文知识与聋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语文知识,提升沟通与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愫。

  她把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当作课题研究,主题班会的实践让她完成了论文《主题班会在听力障碍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妙用》,在全省特殊教育德育现场会上交流。撰写的《我的语言有效吗》获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叙事性论文大赛一等奖,论文《从日记管窥聋生书面语言的发展》发表在《西部素质教育》上。

  因为教学能力突出,她两次荣获陕西省特教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等,更是在今年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万颖锐不仅自己教好书、育好人,她还争当排头兵,她建立的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学名师工作室,吸纳了一批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师。在她的帮助下,工作室多位老师成长为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她还带领工作室6名成员,参加部编版聋校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编写、审读和试教工作。

  立德树人

  缺啥也不能缺做人的尊严

  万颖锐觉得,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尊严的人更重要。

  ——学生乱花零花钱,万颖锐设置了一些话题,让大家讨论,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把握零花钱花费的尺度;

  ——学生周五放学后偷偷去网吧上网,她提前找到论据和论证,让学生选择正反方展开辩论,讨论上网的好处与弊?。?/p>

  ——学生自我意识萌发,在意外界的眼光,她会以身边的优秀毕业生为榜样、以优秀的残障艺术家为指引,鼓励大家向先进看齐;

  ——组织“优点轰炸”,她提前仔细分析,对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轰炸”不全面甚至是冷场时,及时补充、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深切感受到自己的闪光点和进步;

  ——对于是要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求学,她层层分析,为学生前进的目标明确方向;

  ……

  “探究式”“辩论式”“层层递进式”“剥茧抽丝式”等主题班会,帮助孩子们明辨是非、正确认知、树立自信。

  “我真棒!我能行!”孩子们开始自我肯定;“我也是优秀的人,我值得大家喜欢和尊重!”孩子们的内心激情澎湃。

  2012年,万颖锐负责学校团队工作,她规范入团入队仪式,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带领新团员、新队员在鲜艳的团旗、队旗下庄严宣誓;积极申请成立学校团支部,在高年级聋生中发展了学校第一批共青团员;组建了学校第一支由盲生和聋生组成的鼓号队……

  26年来,万颖锐带过的130多名听障学生逐渐变得阳光自信、自立自强,10名听障学生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三年级起就立志要当“老师”的小泽,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像当年万老师对他一样,关心和照顾着学弟学妹。

  万颖锐说,做好特殊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终有一天,让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自强自立地立足于社会。

  如今,万颖锐时不时还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毕业生的短信,在择业、成家等人生重大选择,大家总要听听她的建议,有的学生还请她做婚礼的主持人。

  特殊教育的终点,从来不是那扇校门;特殊教育的成功,也从来不是发给学生的那张毕业证。

  他们走出阴霾,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万颖锐打心底为这些孩子们感到高兴。

  如果说,教师是一束光,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路,那么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就是一支燃烧自己的火把。她说:“爱的教育,其实是用爱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教育自己。”(咸阳日报)

责任编辑:宋 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