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张洪镇西头村甩掉了“贫困”包袱,踏上了一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坦途。虽然村庄变美起来了,群众的钱包也鼓起来了,但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相对落后,基层干部和群众自治组织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法治乡村建设还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具体表现在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不能及时调解、群众借助用法律途径捍卫自身权益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对自己的小的违法行为不以为然等。为此,西头村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径,在镇党委支持下,镇村两级进一步分析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和痛点,根据群众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以科学的方法提出解决对策,由西头村前任党总支书记李邦靖牵头,成立“邦靖调解工作室”。截至目前,调解矛盾纠纷63件,涉及资金28万元,得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主要做法
用组织的“力”搭调解的“桥”
如何处理好发展中“成长的烦恼”,化解农村种地、借贷、婚姻等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西头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乡村治理的“难点”“痛点”,经过上级组织多次调研指导,于2021年成立了全县首个以退休老干部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邦靖调解工作室”,搭建起了组织调解群众矛盾的“连心桥”。
李邦靖生于1952年,服务群众近30年,拥有真挚的为民情怀、丰富的法治经验和娴熟的调解能力。他深知群众间、家庭中的“小矛盾”可绝不是什么“小事情”?!鞍罹傅鹘夤ぷ魇摇苯⒑?,他积极发动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等“乡贤”人士参与,合力做好调解工作。
张洪镇党委、政府为“邦靖调解工作室”划拨6万元工作经费,在西头村村委会设立固定场所,为工作室配备齐全日常办公设施,实行坐班值守,及时调解纠纷。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邦靖调解工作室”注重多方倾听,通过双方的陈述,掌握事实;通过聆听第三方的陈述,印证事实,达到了解事实真相的目的,从而得出最有效的调解方案。
比如:西头村群众李某和底庙群众师某因父亲安葬地选址及安葬费用产生争议,工作室调解员通过双方陈述和多方了解,掌握到死者师某既是李某的养父也是师某的生父,李某想将死者葬在西头村,而师某想将死者葬在其老家底庙,因此发生了争执?!鞍罹傅鹘馐摇卑凑展蛄妓自蚝吐湟豆楦南八祝运浇辛说鹘?。最终李某做出让步,同意将死者安葬在底庙,并共同承担埋葬费用,兄弟双方友好地化解了矛盾纠纷。
用群众的“法”评群众的“事”
“农民有时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只要这一口气顺了,矛盾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要解决好群众的事,就得了解农民的心里想法,做好解释工作,疏导他们把心里憋的气出了,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崩畎罹杆?。在工作实践中,“邦靖调节工作室”摸索出了“新办法”,那就是用群众的“法儿”,平群众的“事儿”,在简单快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群众矛盾纠纷解决成本。
2021年9月,西头村71岁的李善才与49岁的李军龙因门前排水渠问题发生吵架打架纠纷。两家是一条巷子里几十年的隔壁邻居,李善才的房屋地势比李军龙的房屋地势就要低一点。每年雨季,排水渠的作用至关重用,但由于雨水从上游排下来夹杂大量的垃圾杂草,容易在李善才家门前造成堵塞,于是他就在和李军龙家门前排水渠交界处加装了铁丝过滤网,但这也给李军龙家门前的排水渠造成堵塞。某天因降雨量较大,排水渠的水直接漫出,李军龙唯恐影响自家房屋安全,便出面要求李善才拆掉过滤网,李善才不依,双方便由吵架转变为人身攻击。双方最终在邻居的劝说下回到各自家中,事后,李善才带着被扯烂的衣服,到“邦靖调解工作室”评理。
“邦靖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听李善才对这件事的看法,又听了听李军龙的说法,作了耐心细致的安抚工作。随后,李邦靖实地察看两家门前排水渠,并叫来热心邻居,用半天时间对排水渠进行拓宽。两家人在劳动中也消除了不快,最后双方握手言和,大家一起在李善才家吃了饭,李军龙事后也带上礼物登门向李善才致歉。从此两家和睦相处,再无争执。
用贴近的“情”听口中的“怨”
2021年11月,村民李亚龙到“邦靖调解工作室”反映:自己和母亲住在一起,平时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母亲工资原来每月1200元,拿出500元用于平时的日常生活开销,这么多年了,物价上涨,希望母亲能多拿出一些用于家用,提高家庭日常生活质量??擅妹萌床煌猓⒂胫⑸?。
经过一番了解,“邦靖调解工作室”摸清了事情的原由。李亚龙母亲现在工资每月2000元,但存折一直放在妹妹手中,李亚龙对此深有怨言,希望母亲能够把存折要回来,方便取钱使用。调解员对李亚龙说儿子赡养母亲天经地义,这也是孝道,不能因为存折问题就对母亲心生怨恨。同时,给李亚龙母亲和妹妹拨通了电话,在电话中说明了李亚龙来调解室的来意,并约定三人明天上午到邦靖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先跟老人和李亚龙妹妹说明了李亚龙到邦靖调解工作室提出的调解诉求,并认真听取了老人和当事人妹妹对此事的态度。老人的态度也很明确,她也希望把存折要回来,且对儿子提出的多拿些工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没有意见。只是当事人的妹妹多年来一直替母亲保管存折,对母亲自己保管有些不放心,且对哥哥提出要多拿钱出来提高生活质量有意见。调解员耐心调解,老人一直跟随李亚龙生活,且照顾的很好,老人的工资是可以多拿些出来提高生活质量,这对老人的身体也是有益的,存折是老人的,理应由老人保管,但是女儿也可以多替母亲操心,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比啥都强。最后,双方都各让了一步,以后每月从老人的存折里拿出800元补贴家用,存折由老人保管。
“邦靖调解室”始终坚持当好群众纠纷的倾听者,让“怨气”说得出,把事实掌握清,找到矛盾症结,疏导心中怨气,当好“和事佬”。
用身边的“案”强治理的“效”
2022年5月,“邦靖调解工作室”接到村民潘英霞反映,她本人借贷给本村村民李喜民3万元资金,月息1%,时限为三年时间,如今还款时限已到,但李喜民却一拖再拖,款项迟迟无法偿还。调解员及时出动,分别前往潘英霞和李喜民家中了解情况。
李喜民反映,自己最近几年确实经济紧张,前几年因为做生意赔了不少,今年情况有所好转,希望潘大姐能宽限一段时间。了解到双方真实情况后,“邦靖调解工作室”调解员首先用拉家常的方式向潘英霞就李喜民经济困难的情况做了说明,也转达了李喜民的还款意愿。调解员对李喜民讲情又讲法,经过再三调解,潘英霞承诺减让10个月利息3000元,李喜民也登门向潘英霞如实说明情况,保证三个月内还清借款,并即时签订了协议。
用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影响群众,让群众“以案为鉴、以事明理”,做讲道理、守法纪、有底线、扬正气的新时代农民,推动形成“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用理解的“心”化心中的“气”
2021年11月,“邦靖调解工作室”接到村民李兴民反映,李辛丑家中养的私犬咬伤了他腿。李兴民在街道散步期间,忽然碰见一果商询问谁家有香酥梨,李兴民平时是个热心肠,知道李辛丑种植香酥梨,就带客商到李辛丑家中,谁料刚一进门,就被恶犬扑上来咬伤了双腿,李辛丑听到狗叫声后,随即就跑出来查看情况,看到李兴民的情况后,立刻驱车将李兴民送到医院诊治,前后共计花费490元。
然而,李兴民没有得到李辛丑的赔礼道歉,感到非常委屈,就将此事反映给了“邦靖调解工作室”。随后,“邦靖调解工作室”找到李辛丑,说明了李兴民的意思,并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力促劝和,有效维护了村民之间互帮互助的情谊。
最后,李辛丑向李兴民赔礼道歉,两人也拉了家常,李兴民深受感动,主动要求退还190元医疗费给李辛丑,两个人和好如初。邦靖调节工作室采取“面对面”调解方式,引导矛盾纠纷各方包容理解、相互体谅,达成意向,达到案结事了。
思考与启示
启示之一:调解工作要用心调解。调解员要积极劝导双方换位思考,使其发现自身过错,为调和化解矛盾创造主动条件。同时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把依法调解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情代言,以心代情,情感相融,消除矛盾。
启示之二:调解工作要攻心为上。抓住矛盾争执的焦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调解方式和方法,攻心为上,突破当事人的种种心理障碍,让当事人双方做些让步,便于和解,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
启示之三:调解工作要加强学习。调解员要在干中学,学中干,注重搜集整理各种村规民约和社会习俗,认真探索依法调解和利用村规民约,公序良俗解决矛盾的结合点,不仅要懂法律知识,还要了解婚丧嫁娶、拆迁搬家、乔迁新居等一些基本习俗,才能使调解工作得心应手。
启示之四:调解工作要不断创新。农村的面貌不断在发生变化,群众的矛盾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深层次等特点,因此要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路子,只有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基层人民调解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调解工作室在调解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