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农村稳则天下安,感情至则矛盾解。近年来,陵前镇党委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是乡村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好以自治为核心、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支撑的多元化共治道路,才有可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才会让乡村治理的根基更加牢固。
为此,陵前镇党委在鼓励引导镇村两级干部积极探索实践的同时,着重选取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柴窑村先行试点,创新设立了“白鹿原说事会”,开展运用“五户联?!毙糯履J?,在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取得良好效果。
主要做法
整合力量搭平台,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坚持“党委统揽、支部主导、多方联动、共治共享”原则,逐村搭建专业化说事平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
一是建机构,让说事有主体。在全镇19个村成立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会长的“白鹿原说事会”,成员由村党组织结合本村实际确定,打破身份、年龄、学历等条件限制,结构多元化,数量不统一,主要由村“两委”其他干部、驻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明白人”、乡贤能人等组成,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充分利用各自所长,建立了全镇151人的说事队伍。
二是定目标,让说事有方向。说事会以“零距离沟通、添笑容说事”为宗旨,以“说明法律政策、说消矛盾纠纷、说通社情民意、说亲干群关系”为目标,重点聚焦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在全力做好问题化解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向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政策、普及法律知识等,实现了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有机统一。
三是强阵地,让说事有场所。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白鹿原说事会”人民调解办公室,以暖黄色、青绿色为主色调,以“您有事,我来帮;零距离沟通,添笑容说事”为背景,将握手言和徽标等各种标识元素巧妙搭配,规范悬挂工作职责、受理范围和调解流程等,让群众在专业、温馨、和谐的环境里心平气和地接受调解。
多措并举强骨干,培育矛盾纠纷“调解先锋”
坚持将打造一支专业化说事队伍作为决定说事成效的先决条件,同向发力,赋能提质,让说事会成员人人善说事、个个会调解。
一是拓宽视野抓选人。以强化村民自治为导向,将长期在本村生活、热心集体公益事业的乡贤能人作为说事会中坚力量,采取“个人自愿申报、群众联名推荐、组织主动邀请”等方式,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经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党组织研究确定并发放聘书。目前,聘请的26名乡贤能人已化身为群众身边的“调解员”和矛盾纠纷的“灭火器”。
二是精准滴灌抓培育。结合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对说事会成员进行专题培训,以遗产继承、赡养义务、家庭暴力、债权债务等农村矛盾纠纷中经常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调解技巧为重点,联系实际,以案释法,着力提升说事会成员的法律知识素养和调解实践能力。目前,全镇说事会成员中持证上岗的“法律明白人”共38名。
三是从严监督抓管理。坚持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双向发力,说事会成员须严格遵守《“白鹿原说事会”工作制度》,逐人签订《纪律承诺书》,实行矛盾纠纷调解近亲属回避制度。同时,综合考虑个人能力、群众反响等因素,对不胜任、不尽职的,由村党组织及时予以调整,确保整个说事队伍可信可靠。
有的放矢巧施策,直击问题化解“第一现场”
坚持将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作为“白鹿原说事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综合施策,全力提高化解质效。
一是立体诊断细排查。织密织牢以网格员、党员干部、说事会成员为主力,以热心群众为补充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落细落实 “日排查、周分析、月研判”预警机制,全面摸清底数,分类建立台账,逐个把脉问诊,积极采取措施,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理在小,严防矛盾纠纷加剧升级。
二是对症下药巧化解。针对摸排分析的矛盾纠纷,说事会根据类型,有针对性地安排说事会成员主动上门去说或将当事人请进来谈,其中,因庄基地界等导致的邻里纠纷由村干部负责,因赡养老人等导致的家庭纠纷由乡贤能人负责,因债权债务等导致的经济纠纷由“法律明白人”负责,必要时各取所长、联手调解,通过法理结合、情法交融的调解方式,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维系了彼此感情。
三是上下联动破难题。因矛盾由来已久、积怨较深或当事人固执己见,经说事会多次调解难以达成共识的矛盾纠纷,上报镇司法所进行二次调解,调解仍不成功的,由镇综治中心统筹司法、民政、信访、派出所等基层站所力量,与说事会联手予以重点化解,努力实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的目标。
健全机制强保障,助推乡村善治“深耕细作”
坚持从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入手,立足务实管用,突出抓细抓常,以“白鹿原说事会”的高效运行助推善治乡村建设行稳致远。
一是定期跟踪回访。制定《矛盾纠纷定期回访制度》,对经说事会调解的疑难矛盾纠纷,镇司法所按照“一案一回访”要求,及时进行跟踪回访,通过与双方当事人面谈、走访周围群众等方式,重点了解调解协议是否履行到位、矛盾纠纷是否得到彻底化解,对协议履行不到位或矛盾化解不彻底的,由镇司法所联合说事会,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予以妥善处置。
二是定期考核评议。将说事会运行情况纳入村级考评范围,考评结果与村党组织评先评优挂钩。其中,日??计烙烧蛩痉ㄋ涸穑曛湛计烙烧虻澄凳?,综合说事会自身建设、矛盾纠纷化解成效、当事人满意度及群众反响等指标进行评价,对考评优秀的予以表彰,并同步评选产生“年度最佳说事案例”,在全镇进行宣传和交流。
三是定期分析研判。将矛盾纠纷新动向作为乡村治理的“风向标”,村党组织每半年召开一次“两委”班子联席会议,根据说事会化解的矛盾纠纷,对乡村治理工作进行把脉问诊,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易发多发情况,从乡村治理方面找问题、查根源,有针对性地明确工作重点、完善提升措施,逐步补齐乡村治理工作短板。
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抓好以“白鹿原说事会”为载体的乡村治理工作,必须将党的领导放在突出位置。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坚持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步,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合力推动说事会规范高效运行。镇党委要充分发挥好统揽全局作用,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其他成员共同抓,对说事会运行情况定期调研指导、深入分析研判,确保各村反馈问题能够及时妥善解决,各项决策部署能够紧贴基层实际。村党组织要切实负起直接责任,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规范边提升,推动说事会相关机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努力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高度统一、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高度契合、上级决策与基层实践高度融合。
启示之二:要坚持群众路线,紧密依靠群众。抓好以“白鹿原说事会”为载体的乡村治理工作,必须坚持走实走好群众路线,注重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村党组织要持续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充分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参与度,尽可能地将本村威信高、口碑好、群众公认的乡贤能人全部吸纳到说事队伍中来,壮大力量,提高比重,扩大影响,让其成为各村矛盾纠纷调解的主力军,真正将村民的事情交给村民自己去协商解决,让村民由治理“对象”变为治理“主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不断提升平台公信力和群众认可度。
启示之三: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规范运行。抓好以“白鹿原说事会”为载体的乡村治理工作,必须从自身建设入手、对具体问题发力,一个一个“解剖麻雀”、分毫析厘,一项一项对症施策、有效提升,才能以自身过硬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要针对说事会运行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逐村梳理存在问题,逐项明确提升措施、完成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做到问题解决一个、台账销号一个。尤其是针对面上普遍存在的说事会成员法律素养不高、激励措施不强等共性问题,县镇两级要分工负责,可以通过增加培训频次、选派法律顾问,以及对乡贤能人等适当给予误工补贴的方式,让说事会成员的调解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工作热情长期持续高涨。(咸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