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是农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城镇居民的向往。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淳化县十里塬镇十里塬村紧紧围绕《淳化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方案》,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以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为目标,扎实实施“十个一”示范工程,改善农村面貌、提振农民精气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农村农民富起来。
主要做法
党建引领建设“一所一站”
十里塬村位于十里塬镇政府驻地,村庄紧邻咸旬高速,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共11个村民小组557户1787人。辖区总面积9600亩,耕地4113亩,其中果树2010亩,粮食作物2103亩,林地700亩。在推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真抓实干、强基固本、科学谋划,编制《十里塬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铺设沥青道路600米,完善亮化、绿化、燃气、环卫配套设施。争取资金100万元,建成集党建宣传、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主题广场。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十里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8+2+N”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多场次。同时,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与党建主题公园全面融合,配套家风巷、村史巷、福缘巷,开展“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群众自治”等各项工作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增添了活力。
文旅整合促进“一队一场”
建成县域首个村史馆。为留住乡村记忆、见证历史变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投资120万元建设十里塬村民俗博物馆和村史馆,对村内三条巷道实施“村史巷、家风巷、福缘巷”主题改造,高标准建设百姓大舞台、文化活动广场,开展村镇志编撰工作,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村庄文化传承和发展,激发村民爱国爱乡的热情,为乡村振兴凝聚向善向上力量。建设非遗工坊。就地取材,将20世纪70年代的取水撸撸、原生态饸饹制作、手扶拖拉机、自行车、修鞋、配制钥匙以及晒麦子农具实物等“乡愁”元素融为一体,形成独立的“农家小院”,完美展现关中平原文化魅力和生活面貌。建成非遗工坊,展示淳化荞面饸饹非遗加工制作全流程,增添体验感游客体验感,成为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和符号,休息游玩、留影拍照的网红打卡地。发展民俗农家乐。坚持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秉承菜肴本土化理念,以当地食用菌等土特食材为主,开发“龟兔赛跑”“霸王别鸡”等富有文化气息的新品,不断提升食客的体验感、获得感,为民俗农家乐持续、健康发展赋能。组建志愿服务队。组建“清洁村庄、爱护家园”“爱飞扬˙学雷锋”“邻里守望˙扶贫帮困助老”等服务队。特别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曙光救援”服务队,“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山地自行车赛、荞面饸饹节、水域搜救、高考服务等方面勇担使命,传递正能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环境治理扮靓“一街一榜”
环境整治上水平。以村内巷道、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为重点,持续清理“三堆”及主干道路沿线杂草杂物,累计动用大型机械10余辆,清理卫生死角100余处、清理排水渠8公里,清理垃圾15吨,村内主街、巷道实现“十无”,主干道路实现“三净”,田间地头实现“三收”。村容村貌换新颜。以“醉美田园,感受民俗,乐游乡村”为主题,实施外立面改造2330平方米,绘制主题墙绘850平方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仿古一条街和网红一条街。集中清理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挖乱取等现象,实现了村组道路平整通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耙唤忠话瘛蓖怪魈?。在党建主题公园、休闲广场、村道两旁以及新建的“村史巷、家风巷、福缘巷”醒目位置,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楷模榜等公益广告,优化村子文明形象,倡树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质。
“一创一评”推动乡村治理
移风易俗推动文明乡风。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制定“十二提倡十二反对”村规民约,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规划制作“塬上碎戏”系列片四部,树立了文明和谐向善新风尚。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农民书画展,常态化组织群众开展广场舞、秧歌、秦腔、篮球等文体活动。组织村民以广场舞、秧歌大赛等方式,踊跃参与“集食行乐、烟火赋能”夏季农旅消费嘉年华暨直播电商节活动,群众憨厚朴实、幸??炖值木穹缑驳玫骄∏檎孟?。表彰先进典型树楷模。组建“五包一”服务团队、红色帮办代办服务队,开展温情服务100多次,每年举办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年度评选出的 “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优秀志愿者”等进行表彰,激发村民思想认同,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创意墙绘赋能“一规一堂”
说起农村房屋围墙,很多人还停留在土墙灰瓦砖房的印象里。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十里塬村把继承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文化、培育优良民风作为主要任务,着力营造文明氛围。立足资源优势,利用主街、广场、背街小巷等闲置墙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清廉村居、垃圾分类、家风家教等内容手绘上墙,让一面面粗糙不平、颜色各异的墙面“活”起来,色彩亮起来。如今步入十里塬村,只见宽阔的道路两旁,整齐又错落有致的房屋映入眼帘,处处可见“环境?;ぁ⒁品缫姿?、孝老爱亲、红色理念、童年怀旧、乡村生活、村规民约”等生动和谐的彩绘文化墙、公益广告,让新理念、新观念在潜移默化间深入人心,让一村一落皆风景,美丽乡村展画卷。在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更是改变村民思想观念、约束村民行为、教育引导村民的“道德讲堂”。文化墙成为十里塬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会说话”的墙。
发展产业夯实富裕生活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工作实践中,十里塬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三产融合,不断筑牢群众增收致富基础。食用菌撑起致富伞。走进淳化县十里塬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摘收菌菇、打包、装车,各个环节紧张有序。村党支部书记魏铁峰介绍,目前,十里塬村发展菌菇大棚达140余个,吸纳用工100余人,带动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荞麦产业蓬勃发展。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投资1200万元建成荞面饸饹深加工生产线、荞面种植基地、非遗工坊展示体验馆以及电商运营中心,注册“塬生优品”品牌,推出荞面饸饹、荞面、荞面小锅盔、荞面挂面、荞面饼干、荞面面皮、荞麦醋等多个产品,使“一碗荞面饸饹”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新产业。苹果产业更新换代。建成500亩高标准青砧苹果栽培种植产业示范园,50亩青砧苗木繁育基地,投资1200万元建设苹果水洗光电分选仓储物流中心。2022年,十里塬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9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3.9万元,带动58户175人实现稳定就近就地就业。
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坚持不懈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其他工作的强大动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只有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保障,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就能换发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启示之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十里塬村通过宣传宣讲、公益广告、墙体彩绘、选树典型、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等载体,抓好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汇聚力量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全面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启示之三:立足实际发展产业是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发展好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民俗、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形成全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模式,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让十里塬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