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风成于上,俗形于下。近年来,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武功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书写出一幅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画卷,缕缕文明新风在武功大地吹拂。
主要做法
巧用“加法”,多元相加,文明新风悄然兴起
武功县是农业发展大县,但是工业发展不够强劲,经济发展相较于周边县区有些滞后,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农民平均收入较低,受经济发展、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一些村出现婚姻高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个别农户“喜丧一办一身债,劳苦一生为还债”的情况,破恶俗,改陋习,深化移风易俗迫在眉睫。
移风易俗离不开人民群众对新习俗的认同和接受。如何更好地教育引导群众?武功县率先依靠的是广大党员干部。2023年7月,武功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武功县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倡树文明新风的实施意见》《武功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过程,要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以实际行动移旧俗、除陋习、倡新风。
武功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各项活动,引导群众从乡村治理“看客”变成“主人翁”推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县183个行政村、9个社区均组建了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宣讲、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时代新风,引导群众做新风正气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
“不要彩礼不欠账,家庭和睦奔小康”……人民西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热心大姐侯孝孝、雷玲歌,将移风易俗文明婚嫁内容用方言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送到百姓家门口?!拔拿魇导餐拧背稍币宰陨砭材谌荩匀褐谙参爬旨男问?,感染带动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现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成为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
除了宣传引导,武功县还注重依靠从业人员推动移风易俗改革。武功县市场监管局、民政局与192名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110家农村宴席服务队、20家酒店、30家婚庆公司签订承诺书,从源头上遏制婚事大操大办,破除陈规陋习,文明新风在武功县域内悄然兴起。
巧用“减法”,我精简开支,不良风气有效遏制
婚丧嫁娶离不开设宴待客,而传统的聚餐方式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存在严重的铺张浪费,给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规范农村集体聚餐行为,减少浪费,武功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武功县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倡树文明新风的实施意见》和《武功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从农村宴席着手遏制不良风气,撬动移风易俗改革大转盘。
武功县发挥县、镇、村三级作用,各镇(街道)成立农村集体聚餐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将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范畴,为全县192个行政村(社区)选配192名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同时对110家服务队信息进行登记完善,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加强村级宴席管理。同时,在细则中明确规定,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实行激励机制,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每人全程监管一次聚餐活动,补助100元,由县财政列支,半年兑现一次。从源头上保证红白喜事宴席食品原料采购规范,有效杜绝了铺张浪费“以前村民举办集体聚餐,我们只要向镇上做好报备就行,现在不光要报备,还要与举办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监督举办者选择备案登记的厨师和服务队,通过资质齐全的超市按照采购清单以最优惠的价格将食材配送到位,对环境卫生和食材加工进行全过程监督等,责任比以前更大,更有效保障了农村红白喜事宴席文明、节俭。”武功县武功镇聂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王慧宁介绍说。
现在武功县192个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具体负责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统一食材采购,统一酒席标准,统一乐队人数,统一烟酒价位。每遇红白喜事,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理事、食品安全协管员就会现场监管,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600万余元。全县上下以实际行动大力营造移风易俗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巧用“乘法”,典型示范,乘势推进乡村文明
走进武功县武功镇聂村,乡村道路干净整洁,美丽庭院花草吐芳,左邻右舍团结和睦……处处洋溢着乡村文明新气象。
聂村早在1990年10月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兼红白理事会会长崔义锋介绍说:“聂村红自理事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建立了《聂村红白理事会章程》《聂村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实现了管理有制度,办事有流程”。据了解,他们根据物价变化情况,规定每桌酒席标准不超过 300元,乐队人数不超过4人,不得放烟花,不得请歌舞,不得搭台唱戏等,按“限量限碗限桌”的原则准备食材,经估算,成立30 多年来,共为群众节约 900余万元。
为推广聂村移风易俗经验,武功县文明办创作了形式简短、内容鲜活的《聂村移风易俗十六句》,提高了群众对移风易俗的接受度和认知度。
建设美丽新聂村,移风易俗新乡风。
成立红白理事会,彰显时代好榜样。
树立乡风改陋习,党的提倡合民意。
婚丧嫁娶要节俭,群众钱包守得住。
先说喜事要新办,破除陋习有远见。
彩礼适可不宜多,婚姻牢固靠打拼。
婚礼不必太铺张,幸福不在花钱多。
省下钱财干事业,幸福生活日久长。
说完喜事要新办,再把丧事谈一谈。
炮仗纸灰烟雾绕,搭台唱戏又占道。
几万票子白白撂,铺张浪费不划算。
大操大办不必要,厚养薄葬是正道。
孝敬父母在日常,孝顺美德美名扬。
红白喜事讲排场,攀比之风不可长。
办完事后欠下账,三年五载还不上。
红白理事崇节约,文明聂村都效仿!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武功县文明办成立“习语润咸 武声习语”道德模范宣传团,遴选优秀的“五老”人员加入宣传团,为其颁发聘书,并积极组织其深入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移风易俗精神和政策,倡导树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抓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签订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承诺书,带头抵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目前,全县累计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村16个。
巧用“除法”,破旧立新,改革创出社会新风
王博文和李源在准备婚礼时,一直想着怎么让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更有意义。“看到县上组织的中式集体婚礼,我们觉得这样的集体婚礼简单又特殊,形式很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且让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婚礼,简办不减爱。”两人一脸甜蜜地说。
近年来,武功县通过开展“缘定七夕 浪漫相约”集体婚礼、“幸福婚姻课堂”线下讲座、“婚姻政策进乡村”宣传活动、“我们的节日七夕--七夕爱相伴 共建文明城”等特色活动,积极倡导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引导大家践行婚嫁新风尚。特别是连续两届的集体婚礼,在武功及周边地区产生了强烈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践行“高雅文明、简约适度”的婚嫁新理念,让婚事办理中高额彩礼、婚宴大操大办、人情随礼偏重、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采用集体婚礼、文化婚礼、民俗婚礼等庄重文明婚礼形式的比例显著提高,喜事新办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群众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除了婚俗改革,殡葬改革也是武功县移风易俗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更好引导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武功县政府印发了《武功县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殡葬改革专项治理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推动殡葬改革,落实惠民殡葬和农村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加大惠民殡葬、公益性公墓奖补政策力度,鼓励群众在公益性公墓节地安葬,逐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性、均等化,不断深化全县殡葬改革。
绿华村是最早建立公益性公墓的村子,公墓运营14年来,逐步解决了群众在自家耕地里乱埋乱葬,导致耕种土地面积减少、机械化作业困难等问题。目前,绿华村共修建墓穴161座,安葬去世人员113人同时,绿华村还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规定去世人员丧葬期间,村民参加吊唁活动,费用需控制在2000元内,不得邀请歌舞剧团和号乐队。原村干部徐胜利想风风光光为父亲办一场葬礼,村红白理事会闻讯后,及时前往家里劝说,最终取消了歌舞乐团和礼仪花炮,也降低了烟酒档次,与普通村民过事标准一致。
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深化移风易俗要因地制宜。武功县在移风易俗实践中,以政府作为主导者,从实际出发,提出移风易俗的方向与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允许红白理事会在政策基础上,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适应性调整,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的硬性规定和乡民现实生活诉求之间的矛盾,较好地处理了政策统一性和村落差异性的关系。
启示之二:激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自觉才能自愿,顺势而为方能大有作为。武功县利用已建立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与引导,着力解决婚丧嫁娶监管难、查处难、标准界定难的问题,这种“自下而上”的路径,更符合风俗内生性的生长规律。
启示之三:移风易俗工作任重而道远。武功县经济发展未呈现鲜明优势,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一些传统思想和习惯力量的顽固性,使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有一定挑战性。现在丧事占道摆放、治丧时间过长、高价彩礼、婚丧喜宴铺张浪费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拿出“绣花”的耐心、细心和恒心,与落后观念、陈规陋习进行坚决的斗争。(武功县委宣传部)